河南博物院有什么特点?
河南博物院占地面积126亩,建筑面积5.5万平方米。截至2022年1月,河南博物院有馆藏文物17万余件(套),尤以史前文物、商周青铜器、历代陶瓷器、玉器及石刻最具特色。精品文物数量多、种类全、品位高、价值大,是见证中华文明发展轨迹,展示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文化艺术宝库。多来自于二十世纪初商丘、洛阳、安阳、开封、淅川、三门峡、辉县、新郑等地的考古发掘,史前文物、商周青铜器、历代陶瓷器、玉器最具特色。其中国家一级文物与国家二级文物5000多件,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极高,一部分藏品被誉为国之重器。
河南博物院主展馆的主体建筑以元代古观星台为原型,经艺术夸张演绎成“戴冠的金字塔”造型,其底部为长63米的正方形,高45.5米,内部设计五层,其中地下一层。冠部为方斗形,上扬下覆,取上承“甘露”、下纳“地气”之意,寓意中原为华夏之源,融汇四方。外部墙面为土黄褐色,取中原“黄土”“黄河”孕育了华夏文明之意。主馆正面从上至下有浅蓝色的透明窗与自上而下的透明采光带,具有“黄河之水天上来”的磅礴气势。主体展馆位于院区中央,后为文物库房,四隅分布有电教楼、综合服务楼、办公楼、培训楼等。整体建筑结构严谨、气势宏伟,造型古朴典雅,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,同时也体现了中原文化的特点。按照国家级现代化博物馆的要求,新馆内部设施完善,功能齐全。内有自动消防系统、安防监控系统、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、文物保护系统、电教系统、楼宇自动化系统等设施。
河南博物院内有什么重要文物?
贾湖骨笛
贾湖骨笛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,长23.6厘米,于1987年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M282号墓出土。贾湖骨笛不只是中国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,更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。实验证明,贾湖骨笛不仅能够演奏传统的五声或七声调式的乐曲,而且能够演奏富含变化音的少数民族或外国乐曲。它的出土,改写了先秦音乐史乃至整部中国音乐史,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和价值。其研究成果在英国《自然》《古物》等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后,引起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。这一成果被铭刻在北京“中华世纪坛”青铜甬道的显要位置。
杜岭方鼎
杜岭方鼎所处年代为商代早期,通高87厘米,口长宽61厘米,耳高17厘米,足高25.5厘米,重约64.25千克,于1974年在河南郑州张寨南街出土。杜岭方鼎不只是早商的一件青铜重器,更是中国乃至世界于人类的青铜时代,所创造的第一座青铜文明纪念碑——杜岭方鼎是人类所能认知的年代最早、体量最大、铸造最为完美、保存最为完整的青铜重器。河南出土有两尊青铜方鼎,大的被命名为“杜岭一号”,小的被命名为“杜岭二号”。“杜岭一号”现存中国国家博物馆;“杜岭二号”被河南博物院收藏。
妇好鸮尊
妇好鸮尊所处时代为商代晚期,通高46.3厘米,口长16.4厘米,足高13.2厘米,盖高13.4厘米,重16千克,于1976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小屯宫殿宗庙遗址西南侧妇好墓出土。妇好鸮尊是妇好墓所出468件青铜器中的精品。它造型新颖,各部位纹饰和谐,头部羽纹动感尤烈,呈现出商文化刻意创新、追求完美的精神。
玉柄铁剑
玉柄铁剑所处时代为西周晚期,通长34.2厘米,柄长12.2厘米,剑身长22厘米,叶宽3.8厘米,玉剑茎最大直径1.8厘米,于1990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2001号墓(虢季墓)出土。虢季墓是“199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”之一,出土玉柄铜芯铁剑(即玉柄铁剑),集铁、铜、玉三种材质为一体,制作精美,是中国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时代最早的一件人工冶铁制品,将中国人工冶铁的年代提前了近两个世纪,被誉为“中华第一剑”。
莲鹤方壶
莲鹤方壶所处时代为春秋时期,通高117厘米,口长30.5厘米,口宽24.9厘米,于1923年在河南省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。莲鹤方壶的出土,证明早于孔子100多年,就已从“错彩镂金、雕缋满眼”中突出一个活泼、生动、自然的形象,成为一种独立的表现,把装饰、花纹、图案丢在脚下了。它从真实自然界取材,不但有跃跃欲动的龙和螭,而且还出现了植物:莲花瓣。表现了春秋之际造型艺术要从装饰艺术独立出来的倾向。尤其顶上站着一只展翅的仙鹤,象征着一个新的精神,一个自由解放的时代。